您好,欢迎您来到一洲肿瘤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肿瘤三级医院

质子治疗

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标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取代眼球摘除术!质子治疗成脉络膜黑色素瘤首选治疗方式,8成患者保留眼球

发表时间:2024-01-12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由恶性黑色素性瘤细胞组成的肿瘤,发生于脉络膜基质内的黑色素细胞或睫状神经鞘膜细胞。

脉络膜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早期可发生转移,预后差,影响患者视力,甚至会危及其生命。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年轻人,甚至儿童。

其临床症状跟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相关,发生于后极部的肿瘤常较早引起临床症状。

主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往往容易跟其他眼部疾病混淆。

术摘除眼球曾是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传统方法。

但眼球摘除术中可能因挤压瘤细胞引发转移,其长期疗效也尚存在争议。

现今,其已经达不到现代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标准:控制眼肿瘤生长、防止远处转移,同时保持部分视功能和颜面美容效果。

因而,对于较小的、不活跃的早期肿瘤可以考虑采用放射治疗等方法,在不影响预后的情况下尽量保留患者视力。

目前放射治疗应用最广泛,不降低患者生存率,同时又保留了眼球,渐渐取代眼球摘除术成为治疗中等大小肿瘤的首选方式[1]。


01

质子治疗应运而生

成首选放疗技术


现阶段放射肿瘤学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改善放射源物理剂量的分布,即在提高肿瘤组织照射剂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正常组织的剂量;

已达到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质子治疗是遵循上述发展原则应运而生的高新放疗技术。


其在物理剂量分布上明显区别于常规光子射线,质子束进入人体初释放能量较少,在路径末端迅速爆发大量能量形成布拉格峰(Bragg),峰后的能量骤降为零,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通过将布拉格峰精确定位于肿瘤靶区,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治疗增益比。

质子治疗的准确性甚至高于敷贴放疗(如巩膜表面敷贴疗法),也就是说质子治疗既可治疗敷贴放疗的常规适应症,也可治疗其禁忌的近黄斑和视神经脉络膜黑色素瘤。


02

中大型脉络黑色素瘤质子治疗

75.3%的患者成功保留了眼睛


海德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对质子治疗中型和大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结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纳入了78例患者,分别为60例中型和18例大型脉络黑色素瘤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

结果显示,5年局部控制率为90.5%,5年无转移生存率为76.2%,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75.6%[2]。

高达75.3%的患者成功保留了眼睛。

该研究结果显示,质子治疗是中型、大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法,可实现一定比例患者保留眼睛及其功能。


02

大型脉络膜黑色素瘤质子治疗

5年局控率94%,8成患者保眼


法国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评估了质子治疗大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结果。

这是一项回顾性、连续的队列研究,纳入了在24年内接受质子治疗的T3-4脉络黑色素瘤患者。

共492例患者,平均肿瘤厚度和直径分别为8.77mm和14.91mm。

平均黄斑和视盘距离分别为4.56mm和4.59mm。

平均随访时间为61.9个月。

摘眼率为19.5%,表明有8成患者保留了眼睛。

结果显示,5年局部控制率为94%[3]。

质子治疗的局部控制良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摘除率也越来越低。

研究者认为,质子治疗可被视为大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摘除术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并可能保留部分视力。

总的来说,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质子治疗不仅是小型和中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选择,对于大型肿瘤质子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极好的局控率,还能保留眼睛。


参考文献

[1]张敬一.质子束放射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随访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

[2]Fuss, M., Loredo, L. N., Blacharski, P. A., Grove, R. I., & Slater, J. D. (2001). Proton radiation therapy for medium and large choroidal melanoma: preservation of the eye and its function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49(4), 1053-1059.

[3]Bensoussan E, Thariat J, Maschi C, et al. Outcomes after proton beam therapy for large choroidal melanomas in 492 pati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6, 165: 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