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一洲肿瘤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肿瘤三级医院

质子治疗

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标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为何横纹肌肉瘤诊疗规范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尽量考虑质子治疗?

发表时间:2023-11-24


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占儿童肿瘤的6.5%左右。

其临床表现多样,异质性强,预后与肿瘤原发部位、大小、压迫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程度以及病例类型有关。

原发部位以头颈部及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其次为四肢、躯干等其余部位。

横纹肌肉瘤对化疗、放疗敏感,但单一治疗效果差,需要肿瘤内、外科、放疗等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

横纹肌肉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原发部位。

40%的发生于头颈部、25%发生于泌尿生殖道、20%发生于四肢,这是横纹肌肉瘤的三个最好发部位。

横纹肌肉瘤诊断时约25%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是骨髓转移和骨转移。


01

为何横纹肌肉瘤诊疗

规范建议考虑质子治疗?


放疗是横纹肌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对于手术切除风险大的患者,术前局部放疗能降低横纹肌肉瘤细胞的活性,缩小肿瘤体积和手术范围。

术后放疗适用于可疑肿瘤残留、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为腺泡型的患者。

SIOP研究报告显示,对于非脑膜旁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是否放疗是影响5年无事件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化疗后同期放疗,已经成为不可切除横纹肌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对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的持续追求导致了重大的技术进步,如当前先进的质子治疗,就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关键。

质子固有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使质子在体外放射治疗中特别有效。

特别是,跟光子相比,质子具有布拉格峰的物理优势,质子束在肿瘤靶区释放最大能量,其后则骤降为零。

质子治疗的这种特性,使其跟光子放疗相比,能更好的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

此外,质子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细胞杀伤”效应比光子更有效。

由于上述优势,质子治疗被广泛用于治疗小儿肿瘤[2]。

在专用成像技术的帮助下,质子治疗的精度越来越高,其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放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转化为临床益处的潜在优势。

中国政府网上发布的儿童青少年横纹肌肉瘤诊疗规范中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质子放疗,以更高地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质子治疗的优势对需要高剂量放疗的横纹肌肉瘤病例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质子治疗横纹肌肉瘤

5年总生存率80.6%


Ladra等人2004年启动了第一个前瞻性二期研究。


该研究旨在收集接受质子治疗的大量横纹肌肉瘤患者的结果和毒性数据。

该队列共包括57例具有不同疾病部位的患者,包括27例脑膜旁横纹肌肉瘤患者和19例眼眶横纹肌肉瘤患者。

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81%,5年总生存率为78%;3年和5年的局部控制率都为81%[2]。

在治疗耐受性方面,只有17%的患者出现3级急性毒性,包括皮炎、吞咽痛和黏膜炎,这明显低于先前发表的IRSG-IV试验中报告的发生率。

Leiser等人报告的一项大型病例系列研究显示,质子治疗横纹肌肉瘤的5年总生存率为80.6%,局部控制率为78.5%。

Doyen等人回顾性描述了质子治疗46例脑膜旁横纹肌肉瘤患者的队列,结果显示2年总生存率为88.9%,局部控制率为83.8%。

该研究强调了对质子治疗的良好耐受性,只有4.4%的患者会出现晚期3级后遗症。



03

我国学者对质子治疗横纹

肌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我国学者2023年在《Radiation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对质子治疗横纹肌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估。


研究使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从建库到2022年12月22日的文章。

收到了675篇候选文章,其中11篇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被纳入该研究。

在接受质子治疗的544名横纹肌肉瘤患者中,1、2、3、4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93%、78%、85%和84%;

1、2、3、4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73%、63%、64%和76%;

1、2、3、4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5%、80%、71%和82%[3]。

且仅出现了1、2级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

研究者最终得出结论,质子治疗是一种有利的放疗技术,是横纹肌肉瘤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新兴选择。

数据显示,质子治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横纹肌肉瘤治疗方式,显示出了良好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以及较低的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

总的来说,横纹肌肉瘤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尽量考虑质子治疗,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儿童及青少年横纹肌肉瘤诊疗规范(2019版) 中国政府网

[2]Vennarini S, Colombo F, Mirandola A, et al. Clinical Insight on Proton Therapy for Paediatric Rhabdomyosarcoma[J].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2023: 1125-1139.

[3]Dong M, Wu J, Wu R,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ton beam therapy for rhabdomyosarc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Radiation Oncology, 2023, 18(1): 31.